化妆品行业防静电无尘服清洗流程:关键步骤不能省
化妆品行业的防静电无尘服直接接触粉体、乳液等原料,清洗流程的规范性不仅影响服装使用寿命,更关系到产品污染风险。看似繁琐的步骤中,多个关键环节承担着不同的防护功能,省略任何一步都可能导致防静电性能衰减或洁净度不达标。
预处理:清除表面可见污染物
清洗前需对无尘服进行分类预处理,这一步是后续清洁的基础。对于沾有粉底液、唇膏等油性污渍的服装,需用专用去油剂局部擦拭(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溶剂,以防破坏防静电涂层);粉尘较多的款式(如彩妆车间用服)应先在专用除尘室用压缩空气吹扫,去除表面附着的滑石粉、色粉等颗粒。某眼影生产企业因省略吹扫步骤,导致清洗后服装纤维中仍残留 15% 的色素颗粒,再次穿戴时造成原料交叉污染。预处理需在 30 分钟内完成,避免污渍干涸后难以清除。
主洗:控制参数确保双重性能
主洗环节需平衡洁净度与防静电性能,关键参数缺一不可:
水温严格控制在 40-50℃,过高会使化纤面料收缩(允许误差≤2%),过低则无法激活专用洗涤剂;
洗涤剂选用中性防静电专用款(pH 值 6-8),用量按每 10 套 50ml 配比,过量会导致残留,影响电荷释放;
洗涤时间设定为 15 分钟,机械力强度调至中速,避免高强度搅拌导致导电纤维断裂。
某精华液车间的测试显示,按标准参数清洗的无尘服,表面电阻稳定在 10?-10?Ω,而水温超标 20℃时,电阻值会骤升至 10¹¹Ω 以上,防静电功能基本失效。
漂洗与中和:消除残留隐患
漂洗需至少进行 3 次,每次 8 分钟,确保洗涤剂残留量≤0.1%。最后一次漂洗时加入防静电中和剂(用量为洗涤剂的 1/3),中和水中的钙镁离子,避免面料硬化。省略中和步骤会导致服装透气性下降 30%,且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,使洁净度维持时间缩短一半。漂洗完成后,需检测排水的 pH 值,确保在 6.5-7.5 之间,证明残留已清除。
烘干与整理:保障结构与功能稳定
烘干温度设定为 60-70℃,采用低温烘干模式,避免高温损伤面料抗菌层(抗菌率需保持≥90%)。烘干后需立即进行整理:用专用衣架悬挂(避免折叠产生褶皱),检查袖口、领口的弹性束口是否完好(弹性回复率≥85%),对导电扣等配件进行电阻测试(接触电阻≤10?Ω)。某面膜企业因烘干后未及时整理,服装褶皱处滋生霉菌,导致无菌灌装区微生物超标。
消毒与存储:延续防护时效
对于无菌灌装等高风险区域的无尘服,需在清洗后增加紫外线消毒环节(照射 30 分钟,距离 1.5 米),确保菌落总数≤10CFU / 件。消毒后装入双层无菌袋,外层标注清洗日期与下次更换时间(最长使用周期为 7 天),存储在温度 18-25℃、湿度 40%-60% 的专用柜中,避免与未清洗服装混放。
美安服饰的化妆品防静电无尘服严选优质面料,精工细作,品质放心。23 年行业经验可协助企业培训清洗人员,确保关键步骤不省略,持续发挥防护作用。欢迎您到厂参观洽谈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