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药行业洁净服储存要求:温湿度对性能的影响
医药行业洁净服的储存环节直接影响其防护性能的稳定性,温湿度的异常波动可能导致面料老化、抗菌失效等问题。科学控制储存环境,是确保洁净服在使用时始终符合 GMP 标准的重要前提。
温度超标:加速面料与配件老化
洁净服储存温度若长期超过 30℃,会引发多重性能衰减:化纤面料的分子链会因热氧化断裂,抗撕裂强度下降 20%-30%,某生物制药厂曾因将洁净服存放在靠近暖气的仓库(夏季温度达 35℃),导致服装接缝处出现脆化开裂;金属配件(如导电扣、拉链)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易锈蚀,接触电阻从 10?Ω 升至 10?Ω 以上,影响防静电功能;抗菌涂层在持续高温中会加速分解,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从 99% 降至 70% 以下,失去微生物屏障作用。而温度过低(低于 5℃)则可能使弹性面料(如袖口束口)硬化,失去密封性能,建议储存温度控制在 15-25℃。
湿度失控:滋生微生物与结构损伤
相对湿度是储存管理的核心指标:当湿度>65% 时,洁净服面料会吸附水分,形成微生物滋生的温床,未密封保存的服装表面菌落总数可达 10³CFU / 件,远超无菌标准(≤10CFU / 件);高湿度还会导致面料发霉,尤其在褶皱处形成黑斑,霉菌孢子不仅污染环境,还会分解纤维结构,使发尘量增加 5 倍。若湿度<30%,则面料易因干燥失去韧性,多次折叠后可能出现静电吸附现象,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微粒。理想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40%-60%,并配合除湿设备实时调节。
储存环境的配套要求
除温湿度外,储存需满足:
清洁隔离:仓库需每月消毒,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板,避免尘埃附着;洁净服需装入双层无菌袋,外层标注灭菌日期与有效期;
避免挤压:采用专用衣架悬挂储存,折叠存放时需控制堆叠高度(≤30cm),防止面料产生永久性褶皱(褶皱处易积存微粒);
远离污染源:与化学品、清洁剂等保持 3 米以上距离,避免挥发性物质侵蚀面料;储存区禁止吸烟、饮食,防止异物污染。
某疫苗企业的实践显示,规范储存可使洁净服的有效使用周期延长至 6 个月,而随意堆放的服装 3 个月后即出现性能不达标。
温湿度监控与追溯
建议在储存区安装温湿度记录仪,每小时自动记录数据,偏差超过 ±2℃或 ±5% RH 时触发警报。同时建立储存台账,记录每套洁净服的入库时间、储存位置、温湿度波动情况,便于质量追溯。
医药行业洁净服定制就到青岛美安服饰有限公司,严选面料,精工细作,产品品质有保障,23 年行业经验,能协助企业设计储存方案,确保洁净服从储存到使用的全流程合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