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药厂洁净服的穿脱顺序是 GMP 规范中的基础要求,看似简单的步骤颠倒,可能导致整个洁净防护体系失效,为药品生产埋下污染隐患。错误的顺序会打破 “从洁净区到非洁净区” 的防护逻辑,使人体污染物或外部杂质侵入关键生产环境。
穿错顺序:将外部污染带入洁净区
正确的穿戴流程应遵循 “从上到下、从内到外” 的原则:先戴发帽覆盖全部毛发,再穿连体服、戴口罩,最后套鞋套与手套。若颠倒顺序(如先穿鞋子再穿连体服),裤脚与鞋套的衔接处会因后续动作产生缝隙,将更衣区的灰尘带入洁净区。某生物制剂厂的监测显示,穿脱顺序错误时,A 级灌装区的≥0.5μm 微粒浓度会升高 2-3 倍,微生物检出率增加 40%。更严重的是,若先戴手套后整理发帽,手套表面会沾染头发丝,接触药品容器时直接造成可见异物污染。
脱错顺序:污染洁净服与二次扩散
脱衣时需从 “污染程度高的部位” 开始,依次为手套、鞋套、连体服、口罩、发帽,且脱衣过程中不得触碰洁净面。若先脱发帽再脱连体服,头发丝可能掉落在洁净服外表面,污染后续的清洗流程;脱手套时若手部接触手套外侧(污染面),再触碰门把手等物体,会导致更衣区交叉污染。某疫苗车间曾因员工脱衣时先解开上衣拉链,使内表面暴露并接触外部环境,导致洁净服清洗后仍检出芽孢杆菌,最终影响 3 批次产品质量。
不同洁净等级的顺序风险差异
A/B 级高风险区:穿脱顺序错误的后果最严重,可能直接导致药品无菌检测不合格。某冻干粉针车间因员工戴口罩后未及时整理,口罩边缘露出的皮肤皮屑落入药液,导致批产品微生物限度超标,直接损失超 200 万元。
C/D 级区域:顺序错误虽不会立即引发严重污染,但会加速洁净服的发尘量增长,使原本可使用 7 天的服装提前 3 天失效,增加更换频率与成本。
错误顺序的连锁反应
穿脱顺序错误还会引发间接问题:员工因纠正错误动作频繁接触服装修补,导致面料纤维脱落量增加;错误操作使洁净服的密封性能下降,不得不通过更频繁的清洗维持洁净度,加速面料老化(经测试,错误穿脱会使洁净服使用寿命缩短 30%)。此外,监管部门在 GMP 检查中,常将穿脱顺序作为重点核查项,违规企业可能面临限期整改或停产处罚。
正确顺序的执行保障
企业需通过三重措施确保规范执行:在更衣区张贴图文流程(步骤分解至 8-10 步);每月开展实操培训,考核合格率需达 100%;安装监控并定期回放,纠正不规范动作。某抗生素企业实施后,因穿脱顺序导致的污染事件从每月 2 起降至零。
美安服饰的制药厂洁净服可提供标准化穿脱指南,服装结构设计(如拉链位置、魔术贴顺序)与流程适配,减少错误操作概率。降低污染扩散风险。公司严选优质导电绸面料,精工细作,品质有保障,欢迎您到厂参观洽谈合作。